• News

    新聞動態

    跆拳道 | 不喜歡,那就不練了?

    2019-05-21
    瀏覽次數:2103 次
    返回列表
      我們小的時候不喜歡斷奶,長大一點不喜歡自己走路,上幼兒園了不喜歡離開家,上了學不喜歡寫作業,學習生涯至少十幾年,有無數的考試、論文,個個都不喜歡寫,練體育不喜歡好好訓練,畢業后不喜歡應聘,參加工作了不喜歡被考評。
      晚上不喜歡早睡,還想玩一會兒;早上不喜歡起床,還想賴一會兒。吃飯的時候有很多不喜歡吃的飯菜,想全都換掉。渴了想喝果汁飲料,不想喝白水。
      教練要求太嚴了,我不喜歡。同學不愿意遷就我,我也不喜歡。領導太不近人情了,我不喜歡。爸媽老是嘮叨我,我也不喜歡。
      那么喜歡什么呢?我喜歡自由自在,我喜歡隨心所欲,我喜歡吃飯逛街看電影,我喜歡發呆旅游看風景。是啊,輕松愉快的事情,所有人都喜歡。但是這些喜歡,給你帶來的進步和成長,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的,更多的是休閑和放松,給你感官的愉悅,而不用費力太多。而那些你不喜歡的,更需要費力,需要規范,需要自制。但也只有這樣,才能使人更快地成長,更多地收獲。
    歸根結底,孩子不喜歡的原因只有這么幾點:
      一、耽誤他玩,
      二、不自由要被管制,
      三、費腦力和體力,
      四、對未知事物的膽怯。
      人人都有惰性,不僅僅是孩子,人都有選擇安逸的傾向,而家長讓孩子練跆拳道的初衷,不就是磨練意志,鍛煉身體么?如果從小孩子不想學就不學,不想練就不練,養成了習慣,那么如何面對未來人生中的風風雨雨呢?在將來遇到問題,難道逃避可以解決問題嗎?
      第四個原因,能看出孩子并不是真不想去嘗試,而只是害怕,這種心理很正常,也是一種面對陌生事物時的自我保護機制。這樣性格的孩子有不少,而越是這樣的性格,也許更需要多鼓勵、多嘗試,建立起自信和勇氣。
      如此一來,“因為不喜歡,所以就不用去嘗試”的思維,既然“不喜歡”這個原因有問題,這樣的因果關系也就不成立了。
      父母是成年人,是孩子的監護人,我們對事物的看法要比孩子要成熟得多。“小孩子會任性,但是大人不可以放棄督促的責任。”不去嘗試、隨意放棄,孩子就難以體會到成就感,動力不足,沒有動力,就更不想努力,于是陷入惡性循環的死結。
      曾經看到一些名人訪談,孩子長大成人,對兒時父母的寬容,反而心生埋怨、薄有微詞,會說:我那時候還小,不懂事啊,你為什么不督促我學呢?如果我小時候學了的話,現在就……不喜歡的事那么多,你不可能什么都不做。我們應該尊重孩子,但是也要講究教育的藝術,要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。所以,如果你不希望孩子養成內向膽怯的性格,不希望孩子將來遇到困難就退縮,而是充滿激情,勇于嘗試,請別再用不喜歡當理由,隨意對待未知事物。

    搜索

    碰碰爱